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昆明要闻
昆明要闻

昆明市:三个转变解产业人才之渴

来源: 云南日报   2024-05-16 10:19   字号: [        ]

培育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

培育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

培养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

培养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昆明市转变引才育才理念,以解决引才难、用才难、留才难问题为抓手,积极探索市场化引才路径、搭建大型创新创业平台、优化集成人才服务,吸引汇聚八方英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昆明市已引进培养大健康、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221人,引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136个,人才服务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愈发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升。

解决引才渠道单一问题

推动人才引进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

一直以来,昆明市人才引进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政策驱动,企业用人主体参与不足,引进人才不符合企业需求,人才引进难等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瓶颈。如何出招化解?去年以来,昆明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出各级政府、猎头机构、企业联合引才“组合拳”,让市场活起来、人才动起来。

昆明市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五华、官渡、西山、呈贡、安宁打造5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服务范围涵盖人力资源招聘、派遣、外包、培训、猎头、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等全产业链服务,让招才、选才走向市场化。

如今,在昆明的企业想要引进人才,不用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自己去找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就能提供从人才引进到管理咨询的“一站式”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目前,全市5家人力资源产业园已服务企业3000余家,累计2.5万人次求职者通过产业园平台求职。

云南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成立之初仅有3名核心团队成员,在五华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的服务支持下,半年内迅速组建起超过12人的技术服务团队,并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30余名专家支持,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项目在多种应用场景获得突破,年度营收预计超过400万元。

过去,包括人力资源企业在内的市场化中介机构,在昆明市发育不够成熟,人才工作专业平台少、执行成本高。去年以来,昆明赴智联招聘、猎聘、中智等大型猎头机构洽谈合作,多次邀请猎头机构来昆帮企业招引人才。政府、猎头机构、企业三方合作,连续两年举办春城全国名校行活动,收集“8+N”重点产业链企业及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需求,挑选出2308个优质岗位,组织192家企事业单位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开展现场引才;在42所知名院校开展线上引才,收到求职简历1万余份,引进博士生46人、硕士生555人、本科生803人。借助“无形之手”,让市场做主、给企业放权、为产业聚才。

为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昆明市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红娘政策”实施办法》,增加引才“伯乐奖”,对猎头机构、人力资源公司、辖区企事业单位等引进高层次人才或团队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此外,还充分运用项目引才、大赛引才、柔性引才等市场化引才手段,组织开展“春城计划” “博士顾问团”“春城创业荟”“春城产业导师”等重点人才计划和活动,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456名、团队71个。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的手”跨体制、跨区域配置人力资源,人才能进能出,城市发展活力更加彰显。

解决平台支撑力不足问题

推动创新平台由小型平台向大型平台转变

全球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创新资源要素加剧向重大创新平台汇聚。相对于科创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在科研力量、创新平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为弥补这一人才发展短板,近年来昆明市不断搭建大型创新创业平台,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精准对接落地海内外“高精尖”项目,汇聚海内外创新资源,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2023年1月,中关村电子城(昆明)数字经济科技产业园“一园四区”建成使用。科技产业园、数字经济科技产业园、虚拟现实科技产业园和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园四个区域,汇集了包括潜行创新科技、云南安爆、瑞柏泰、冷萃科技、仨得科技、德远、米利等百余家优质企业;成功落地国内领先的分子诊断产业化基地和水下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云南省领先的电子雷管专用芯片模组及成套装备生产基地、云南省唯一制造真空冷冻干燥装备的云南省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等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园区企业在数字科技、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方面大显身手,成为促进我国重大技术攻关、加速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平台。

云南阅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剑锋介绍,自进入园区以来,产业园协助企业与园区多家科技公司产品研发部门建立合作,依托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发团队,实现不同机型定制化发动机清洗车结构设计和配件选型技术的突破。“我们公司从2023年初成立,首年收益就达200万元,预计2024年经济效益将达到1000万元,产业园的科创资源禀赋成就了我们。”

像中关村电子城(昆明)数字经济科技产业园一样的大型创新平台,在昆明还有很多。近年来,昆明市全面推进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昆明创新园、未来交通科学城等高能级平台建设,推行“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人才引育模式,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197个、各级各类院士专家工作站482个,支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做大做强产学研对接平台,推动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不断攀升。依托沪滇协作,探索建设“人才飞地”,推出“上海研发+昆明制造”“上海制造+昆明基地”的合作模式,为人才提供更广更大的科研平台,加速项目落地和破壳成长。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给企业带来了充沛的发展活力,为人才提供了大展拳脚的空间。超分子技术、贵金属功能材料制备、疫苗自主研发、电子用高纯靶材、环己烷脱氢催化剂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解决人才归属感不强问题

推动人才服务由物理集合向系统集成转变

招才、引才之后,如何让人才在本地肯留、想留、愿留?除了可见的发展前景之外,关键还是要做好人才的服务工作。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杨伟楠博士通过昆明市市场化引才方式进入云南省贵金属集团,现居住在位于昆明市高新区的人才公寓。他说:“昆明市为我安排了两室一厅的人才公寓,各种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购物、上班、就医都很方便,让我很有归属感。”和杨伟楠博士一样,在他就职的云南省贵金属集团,还有25名人才入住了昆明的人才公寓。

“我老家在外地,来昆明以后拿到‘春城惠才卡’后,不仅申请到人才公寓,而且在就医、交通等方面都有优惠待遇,这些措施很温暖、很贴心!”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技术专家杨曦也对昆明市的人才礼遇政策深有感受。

去年以来,昆明市打造“春城人才”品牌,优化集成人才服务事项,推出“春城惠才卡”,从医疗健康、教育就学、户籍居留、税务、旅游、交通出行等12个方面进行服务整合,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包括“旅游景点免费”“免费乘坐地铁”“市内机场、高铁出行贵宾通道”“酒店消费服务”等高层次人才礼遇内容。目前,昆明市已办理“春城惠才卡”A卡285张、B卡280张,建成2817套人才公寓,为来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系统的安居保障。

针对承接产业转移,量身打造《昆明市加强人才引育助力承接产业转移九条措施》,涵盖产业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服务各环节,既是对现有产业人才政策的集成优化、提档升级,又在企业自主认定人才、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比如,企业可以自主认定急需紧缺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或高级技能人才,被认定人才享有人力社保、医疗健康、教育就学、企业登记等一系列政策优惠及人才服务。

此外,昆明市还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办法》,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建立“园区总站+服务分站”多点辐射型人才服务平台,配备人才服务专员,按照“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受理、一窗口送达”原则,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专属服务。优化升级“春城人才”“1+5”集成化引才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网汇聚”、人才事项“一网通办”。同时,实施“免申即享”政策,简化人才申报流程,将以往“人才找政策”变成“政策找人才”,对1036名符合条件的新落户省外高校毕业生实现无须申请、主动兑现补贴,让人才服务更有温度。

“人才急难愁盼的问题,是我们时刻放在心头的要紧事,也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我们将持续整合安居、咨询、医疗、教育等优质资源,全力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昆明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讯员 高俊玲